2022
六月
30
【听教宗讲道】|在教会内人人都有一席之地
6月29日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七千名信友和新任命的数十位教省总主教参加了圣伯多禄和圣保禄宗徒瞻礼弥撒。在过去一年里,新任命的教省总主教共有44人。他们当中许多人在瞻礼当天身穿红色祭披,在哈维(James Michael Harvey)枢机的介绍词后,向伯多禄宗徒的继承人——教宗方济各——宣誓效忠。随后,教宗降福了象征教省总主教牧职的羊毛肩带。这些由白色羊毛编织而成、带有黑色十字架的肩带,象征了牧人把托付于己的羊儿背在肩上,如同善牧基督所做的那样。
当天圣道礼仪的前两篇读经带领众人重温圣伯多禄和圣保禄宗徒的见证。第一篇读经选自《宗徒大事录》,讲述圣伯多禄宗徒被黑落德王关进监狱的事迹。天使前来解救伯多禄宗徒时,叫醒了他,要他“快快起来”(宗12:7)。在第二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描述自身的经历,说:“这场好仗,我已经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保持了。”(弟后4:7)
教宗的讲道侧重于“快快起来”和“打了一场好仗”两个层面,借以反思当今的基督徒团体和当前的世界主教会议进程如何能从中汲取经验。教宗指出,“快快起来”的动作令人想起逾越节那天早晨发生的事。它意味着重新爬起,“走出去迎向光明”。对教会而言,这是个意义深远的图像。因为我们也必须站起来,跟随上主前去祂所指向的地方。这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会遇到许多阻碍。
作为教会的一员,我们有时会因懒惰而懈怠,宁可坐着沉思少数有把握的事,而不站起来眺望新的远景、面向广阔的大海。我们往往有如坐监时的伯多禄,被禁锢在惯例中、害怕改变,被常规习俗的锁链捆绑。但这么一来,我们会陷入精神上的平庸状态,连在牧灵生活上都会面临“得过且过”的危险,使命感日渐消退,非但不能成为活力和创意的记号,反倒会给人一种不冷不热、因循苟且的印象。
教宗引用德吕巴克(de Lubac)神父的话,警惕那把福音的新意和生活缩减成一种“追求形式、沦为习惯”的信仰风险。教宗表示,世界主教会议敦促我们成为一个站起来的教会,不要只顾自己,却要走向世界。这样的教会没有锁链或高墙,人人都能得到聆听和陪伴,在圣神独特的威能下培养聆听、对话和参与的技巧。这样的教会自由且谦逊。“快快起来”,对于当今的挑战毫不拖泥带水、绝不推三阻四。她不会在神圣的羊圈里拖拖拉拉,却深受宣讲福音的热忱所激励,渴望前去每个人身边、接纳每一个人。我们不要忘记这个词:“每一个人”。
教宗一再强调“每一个人”这个词,并放下稿件,说道:”你们要去十字路口,带回每一个人,瞎子、聋子、跛子、病人、义人、罪人:每一个人、所有的人!上主的这个词必须回荡在理智和心灵里:每一个人,在教会里人人都有一席之地。我们的教会经常是打开了门、却为了将人打发走,为了谴责他人。”昨天有个人对我说:“对教会来说,现在不是道别的时候,而是接纳的时节。”可是“他们不是来赴宴席的”。你们要去十字路口,领回每一个人、所有的人!“
圣保禄宗徒不遗余力地宣讲福音,受过迫害和磨难。教宗表示,“现在保禄到了生命的终结,看到历史中仍在进行着一场重大‘战役’,因为很多人还没准备好接纳耶稣。”他的工作、他的“战役”此刻轮到团体内的弟兄姊妹来打。教宗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蒙召成为传教使徒,“贡献己力”。
“这里我想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能为教会做什么?不要埋怨教会,却要为教会奋斗。热情又谦逊地参与:之所以满腔热血,是因为我们不该做个消极的旁观者;之所以虚怀若谷,是因为在团体内奋斗,绝不该意味着占据中心位置、抱持优越感、阻止他人靠近。同道偕行的教会意味着:人人参与其中,没有人霸占他人的位置或者高人一等。基督徒绝对没有一等和二等之分,所有人、每个人都蒙受召叫。”
教宗表明,宣讲福音不是采取“中立的立场”、放任事物自由发展。相反地,福传是要“在权势、灾祸、暴力、腐败、不义和排斥这些人为机制横行无阻的地方,点燃天国的火。”教宗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有人情味、更公平正义、更团结互助、更向天主敞开、更激发人类的手足情谊,我们能以教会成员的身份一起做什么事?”他的答案是,我们必须成为世界面团中的酵母。
“同心协力,我们可以且应该采取行动来照料人类生命,守护受造界,尊重劳动尊严,解决家庭难题,以及关心老人、遭遗弃者、被拒绝的人和被轻视的人的处境。总而言之,教会要推动照料、抚慰、怜悯弱小的文化,与各种形式的堕落作斗争,包括不让我们的城市、出入场所沉沦,让福音的喜乐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绽放光芒:这是我们的’好仗‘,这是个挑战。”
在讲道结尾,教宗指出,他在礼仪开始时依循传统降福了羊毛肩带,以授予近期任命的教省总主教。他们该当成为“日夜守护羊群的哨兵”,好能与天主子民一起”打这场好仗“。此外,教宗也向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团致敬,感谢他们的来访。此代表团为教宗带来了“亲爱的弟兄巴尔多禄茂”的讯息。教宗最后说道:“我为携手共进的举动表示感谢,因为唯有并肩同行,我们才能成为福音的种子和友爱的证人。”
——文稿编辑于《梵蒂冈新闻网》、宗座新闻室网站